欢迎来到五通桥区图书馆
账号:密码: 收藏本站

地方特色资源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地方特色资源

五通桥区金山镇发现“张爷会碑记”

来源:五通桥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:2020-05-19 点击:1555

五通桥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“张爷会碑记”意义重大

        近日,五通桥区金山镇一私人企业在厂房建设地基开挖过程中,发现“张爷会碑记”一块,材质系红雅石,呈长方形,碑高1.90米,宽0.95米,厚0.11米。碑记刻于清道光丁未年(1847),阴刻楷书,书法俊秀自然,具有典型的清代书法风格。上排从左至右刻“张爷会碑记”5个大字,碑四周阴刻回纹。因碑记长期埋置于地下,碑体受到浸湿,少部分字迹已模糊不可辨。

       碑文不仅记述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轰轰烈烈的人生,还记述了金山场张爷会始于嘉庆二十一年(1816),道光十九年(1839)敬塑金身(张飞像),每年寿辰聚拜等内容,以及捐资人姓名等。据此推测应为当时屠宰行业人员筹资修建了张飞庙,供奉张飞,立碑以记。

      清朝年间,五通桥盐业发达,使用牛作为盐场汲卤和盐业运输的动力,每年需要宰杀的老弱病牛多达数千头,从而出现了一批屠帮商人和大量工人。恰巧张飞当年就曾当过屠夫,被尊为“屠夫祖师爷”。因此屠帮商人和工人为纪念张飞,在千年古镇金山寺成立张爷会,筹资修建张爷庙(也具有行业会馆的作用),塑金身,立碑记。 

       虽然,张爷庙和张飞像现也无迹可寻让人遗憾,但是,“张爷会碑记”的发现,不仅丰富了五通桥区可移动文物资源,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乐山民俗文化,它是目前在乐山境内,唯一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张爷会的历史记录文献,对深入挖掘和研究五通桥盐业发展史、拓宽了文旅项目发展空间。